贵州省赤水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2017年7月28日,全国卫生城镇和健康城市工作经验交流会山东省威海市召开,贵州省赤水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双创工作指挥部副指挥长胡德忠(左三)在台上领奖
自2014年攻坚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以来,赤水市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始终把“创卫”工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造福民生的重要内容、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统筹布局合力网、管理网、制度网、宣传网,着力在全方位覆盖、高标准落实、长时间保持、一体化提升上下功夫,切实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完善了城市功能,改善了投资环境,擦亮了城市名片,促进了经济发展。累计投入资金308.67亿元,配置城市清洗设施、设备1300个,路灯安装率达100%,成功打造30里河滨康养大道、高效治理“老电影院通道”“尚家湾市场”“赤水河坡岸”等“城市硬伤”,人民群众对卫生状况满意度达96.3%。2017年6月,赤水市荣获全国爱卫会“国家卫生城市”命名。
赤水万人健步走活动
一、构建“合力网”,让创卫组织有力有序
一是咬定一个目标。牢固树立“创卫为了人民,创卫依靠人民,创卫成果人民共享”的理念,把创建卫生城市工作当作“一把手”工程,通过卫生城市创建,让群众享受好环境,感受好心情,拥有好身体,过上好日子,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认同感、获得感、幸福感。使创卫工作拥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最终依靠群众取得创建成功。二是健全一个组织。实施“属地线、行政线、业务线”三线并轨的创卫组织体系,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任总指挥、分管领导任指挥长、各单位为成员的创卫指挥部,实行“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集中精力具体抓,将城区划分为83个网格,构建起57名县级领导、372名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2320名干部职工组成的创卫网格包保组织。17个乡镇(街道)、30个社区和90个村均配备专兼职爱国卫生工作人员,形成了纵到底横到边、上下呼应、环环相扣的创建网络。三是建立一个制度。建立卫生城市创建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的专题议事制度,制定《创卫工作考核评比办法》,设立爱国卫生建议与投诉平台,与市长热线和城市管理服务热线联动,及时受理和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以上率下,定期到公共场所、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城乡结合部进行明查暗访、实地调研、现场办公、专题研究,带头打扫卫生、清理死角,广泛走访群众、征求意见、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凝聚起创卫工作的强大合力。
国家卫生城市赤水夜景一瞥
二、规范“建设网”,让城市环境有条有理
一是规划引领。将“全景赤水·全域旅游”理念融入城市发展规划,统筹山、水、林、田、城要素。制定《城乡规划管理委员会议事规则》,完善各类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突出城市规划的先导作用。聘请深圳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赤水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经开区总体规划》编制,修订完成全省首个县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导册,启动《国际知名“四城”总体规划》《长江半岛、凉江半岛、庙沱半岛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海绵城市规划编制,让城市建设科学合理。形成功能分区完善、设施健全的城市骨架,推动创建工作提质增速。二是合理布局。新建14条城市主次干道,形成了“三纵一横一环线”的城市路网骨架,建成赤水绿道、三十里河滨康养大道,构建起由高速路、主干道、次干道、休闲步道组成的层次分明、功能明确、方便快捷的城市道路网络;快速推进生态体育公园和康养产业园建设,打造贵福金街烧烤街、茵特拉根、黔北明珠文化城、五洲国际商贸城、玫瑰天街等商业综合体;通过“两改一亮”工程,完成城市主次道路白改黑13万平方米,背街小巷管网升级改造3000米,建成区绿地面积达65800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79%,路灯安装率达100%、亮灯率达98%;建成各类停车场35个、停车位达3037个,新(改)建城市星级公厕57座。大力推进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改造城市棚户区3774套570123平方米。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环境卫生的整体改善,过去脏、乱、差的区域变得整洁有序,城市新亮点频现。三是生态修复。大力实施“美丽赤水·拒绝污染”、“增彩添色”工程和“月月造林”行动,划定生态功能保护、自然资源利用和环境质量安全“三条红线”,强力推动碧水、蓝天、清洁乡村“三大工程”和空气环境治理。目前,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42个、污水收集管网160公里,实现日处理污水3.75万吨,污水收集率、处理率分别达95%、94%,建成14个垃圾压缩站,实现垃圾处理城乡全覆盖,建成美丽乡村省级示范点3个、市级示范点13个,全市17个乡镇(办)全部荣获“国家级生态乡镇”命名,森林覆盖率升至80.78%,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常年保持100%。先后荣获“国家生态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康养示范基地”等称号。
赤水扬帆广场一角
三、健全“制度网”,让创卫机制有章有法
一是明晰工作责任制。明确职能部门行业管理、网格单位包保管理、街道办事处属地管理三方责任,划分街道、通道、巷道、河道、地面、坡面等管理权限。规范了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着力破解占道经营、违章停车、脏车进城、违规运输倾倒建筑渣土、农贸市场管理、宠物管理、三轮车(电瓶车)违章运行、“涉疆涉藏”经营行为、“六小行业”监管等瓶颈问题,充分运用法治手段,实现行政处罚和刑事责任追究的“无缝对接”。二是健全“门前五包”和物管责任制。将“门前五包”的具体内容和范围不断细化,对“门前五包”职责履行不到位的单位、部门进行约谈,严重的启动问责程序。健全物业管理机制,激活创建工作“细胞”,将物业管理工作作为各街道、社区以及居委会的重要工作内容,增强业主花钱买服务的意识,成功探索“简易物业”“居民自治”等管理模式。目前,建成物管示范小区10个、标准小区38个、简易小区93个。三是建立健全“延伸执法”机制。探索挖掘城市管理潜力,创新“延伸执法”模式补足街道办事处执法主体不合法、人员缺乏的短板,以“N+城管”方式,与公安、交警、市场监管、卫生监督、环保等部门联合执法,形成“执法一同去,处理按权限”的工作格局。建立卫生城市“诊疗机制”,定期邀请省、市爱卫专家现场指导,解读国家卫生城市新标准,查找不足,及时发现工作偏差,找准工作思路,抓住工作重点,高效开展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工作。
赤水创卫万人签名活动
四、打造“宣传网”,让文明素养有声有色
一是培育文明风尚。以“争做文明市民,共建健康赤水”为主题,推动创卫进校园、社区、家庭、机关、单位、企业、商场、宾馆、工地、景区“十进”活动。通过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系列活动和举办“全民参与创卫、共建美丽赤水”万人签名,使广大市民的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明显提高。充分利用《今日赤水》、广播电视台、中国赤水网和新媒体平台,开设“创卫之路”“健康之声”栏目135期,宣传报道创卫典型事例61例,曝光问题139起,有力弘扬了崇尚文明卫生的社会风气。二是规范市民行为。利用绿化带灯箱、路牌、公交候车亭等广泛宣传创卫工作,利用单位、门市LED电子屏和出租车顶灯,滚动播放创卫标语;在医疗卫生机构、政务中心、宾馆酒店、商场超市等服务窗口、“六小”行业、建筑施工地等场所开展公共卫生、环境保护宣传6300场次;在车站、广场、商场、农贸市场、旅游景点等人群集中的重要公共场所,张贴创卫温馨提示语2万余张,设置巨幅创卫宣传广告78幅,将全市37个报刊亭统一设置为健康教育知识手册免费发放点。利用结核病日、全民健身日等主题节日,通过社区文艺活动、义诊、宣传展板等方式,印发健康教育知识手册3.1万册、创卫倡议书4.5万份、创卫折页3.1万份、《公民素养66条读本》3.9万册,编发创卫公益短信近千万条,市民对“创卫”的知晓率达98%,健康知识全面普及,文明素养不断提升,良好的健康卫生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三是培育卫生习惯。在全市构建起完善的疾病防控网络和体系,落实专项工作经费,加强对传染病的执法检查、预防治疗和监督管理,使慢病防治取得实效。深入开展“小手牵大手”“卫生楼栋评比”、“我为创卫捐1元”、百家“六小”行业创先争优、千人“工间操”、万人健步走、“健康知识我知道”、创建“五好家庭”“文明社区”等活动,使文明向上的卫生习惯在市民中培育形成,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