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员工 为复工复产添动力(一线调查·关注复工复产)

2020-4-23 11:28:57 新闻来源:内蒙古信息港

 

新模式

      曹一作(新华社发)

      开栏的话

      保安当起了外卖小哥,借助APP查看企业上下游供需情况,在线办理相关服务和商用贷款……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复工复产按下快进键。一些地区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搭建员工共享平台、帮助企业提升“上云”能力、探索各领域加快不见面服务,发挥技术优势,有效调配资源,优化办事流程,保障市场良性运行,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今起,本版“一线调查”栏目聚焦复工复产中的新做法新尝试,以飨读者。

      静电手环紧贴手腕,防静电手套护住手掌,脚上还穿着防静电工鞋,如此“全副武装”,对闫东东来说是个新奇体验;固定、切割、组装、检验,闫东东在车间里忙得热火朝天……此时气温并不太高,但一天下来,他贴身的衣服还是会被汗水浸湿……

      4月3日,是闫东东在安徽省芜湖市中达电子公司上班的第二十五天;在此之前,他是芜湖方特东方神画游客中心的主任,负责园区项目接待。疫情期间,有些行业暂时歇业,员工过剩,有些行业则用工需求猛增,人手紧缺。在芜湖市人社局的组织下,闫东东和方特的其余143名员工一起,从服务业“跨界”到制造业,成为共享员工。

      近期,为推动供需平衡、缓解企业压力,一些地方纷纷出台措施、搭建平台,探索共享员工,为企业复工复产增添动力。加强信息对接、做好优质服务、完善用人制度成为保障共享员工的重点。

      缓解防疫期间用工难题

      员工“跨界”支援,企业“借兵”救场,减轻复产压力

      “在家闲了2个多月,听公司说中达缺人,我就主动报了名。”闫东东介绍说,车间流水线作业,和他过去的工作环境截然不同。“一开始确实不大适应。但中达包食宿,还提供专业培训,经过一段时间磨合,我们新来的每个人都能胜任了。”

      对中达电子来说,方特来的这批共享员工,一定程度上解了燃眉之急。“疫情期间,制造业普遍缺工,中达3月份的缺口有500多人。”共享员工让中达电子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卞琛琛心里有了底:“这样既增加了员工个人收入,又控制了企业人力成本,还缓解了临时性缺工的压力。”

      今年2月,成都富维安道拓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的老员工陈敏,又和台式缝纫机打起了交道。“区里的航龙航空工业有限公司要紧急生产一批口罩,缺乏熟练缝纫工人,你愿不愿意去?”公司缝纫机生产线经理彭传宇接到指令便马上动身,发动包括陈敏在内的30多名员工赶赴航龙航空支援。

      “新缝纫机设备马上到位,大家先用现有的设备开工生产……”在口罩生产车间现场,航龙航空的工会主席杨兴悦和富维安道拓安全工程师张思科现场为大家讲解设备使用技巧和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后正式开工:一人一台缝纫机,备好的熔喷布,先叠口罩褶皱,再接入耳带,一针一针地在缝纫机上缝了起来……“从2月14日到3月9日,将近一个月时间,这里就已产出70万只口罩。”富维安道拓党支部副书记姜东野说,这次共享员工的探索,是依托成都龙泉驿区人社局开发的共享用工服务平台而实现的,解决了各企业疫情防控期间遇到的用工难题。

      推行用工余缺动态调剂

      政府牵线搭台,对接多方需求,提升用工效率

      作为合肥市经开区的一家安保企业,疫情期间,安徽卓泰保安服务有限公司40%以上人员无法复工。“部分地铁站点关闭,我们公司负责保障合肥轨道交通的部分安检人员只得歇业在家。”公司保安部经理黄彧说,当他看到合肥市人社局发布的《到复工企业就业倡议书》后,就主动联系了海尔工业园,没想到顺利促成了合作。

      为缓解部分企业用工难问题,帮助不具备开工条件的企业员工上岗,今年2月,合肥市人社局发布了《到复工企业就业的倡议书》。2月22日,卓泰保安公司的25名员工变身共享员工,前往海尔电冰箱公司开始短期就业。“共享期间,工资由海尔发,我们就负责员工社保。”黄彧说。

      日前,安徽省人社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共享员工”等用工余缺调剂工作的通知》,全面推行共享员工等用工余缺调剂工作。一方面建立企业用工富余、短缺两张清单;另一方面搭建市级、省级对接平台,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促进人力资源共享。根据相关政策,派出“救兵”的输出企业,除省去每月必须给员工发放的基本工资外,还获得相应补贴。成都龙泉驿区人社局也联合财政局出台细则,对参与员工共享的企业给予一定奖励。

      在成都龙泉驿区人社局,就业科工作人员段明君自春节以来,一直忙着帮助各家企业联系用工对接……其实早在2015年,龙泉驿区就开始尝试共享员工模式;2019年3月,当地建起“人力资源共享服务”微信群,帮助企业对接岗位需求。杨兴悦说,航龙航空就是在和富维安道拓对接后发现,对方的缝纫工人刚好能满足自己的用工需求,于是双方签署协议,约定了共享用工期间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今年3月,我们上线了人力资源共享中心的微官网。”段明君表示,企业可在线上提交员工调剂意愿或临时用工需求,平台在尊重双方意愿的基础上,提供及时动态调度匹配,帮助企业实现员工共享。

      探索机制规范化常态化

      保障员工利益,厘清各方责任,谋划长期发展

      刚去新岗位那会儿,陈敏和同事们都觉得对新工作环境有些不适应。员工共享期间的社保、工伤和管理绩效等问题,也引起了供需双方企业的高度关注。“以员工劳动报酬为例,我们公司工人薪酬是计时制,而在那里是计件制。”姜东野说,目前尚没有统一规定,只能按照协商薪酬规定执行,“这就可能存在不符合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的现象”。

      “在协议合同里,很多法律风险并不能完全厘清,在操作层面也缺少约束。”段明君坦陈,尽管人社局提供的协议范本已经咨询过法律专家,但对于如何进一步明确参与双方企业和员工的权利义务关系,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对此,当地除了加强对重点企业用工就业失业动态监测,还将鼓励第三方法律机构和行业协会为企业间的服务协议提供法律支撑,探索推动劳动者与借调企业签订“二次劳动合同”,明确双方责权。

      3月9日,在芜湖市人社局组织下,方特人力资源部和中达电子人力资源部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会谈。三方针对工伤、劳动保险等内容进行协商,拟定了一份共享员工协议……芜湖市人社局就业与社保科科长陆照海说:“我们目前开放的主要是相对简单的岗位、基础的组装和包装工作,风险系数比较小。”

      目前芜湖共享员工主要在文娱类和制造业企业间产生。“文娱类企业存在淡旺季,比如,冬天游客少,就会出现员工‘富余’的情况。我们正在梳理文娱类企业的淡季时间和制造业公司的用工旺季时间,希望以后能将共享员工模式继续下去。”陆照海介绍。

      据了解,合肥市经开区也在探索共享员工长期试点。截至4月2日,经开区已有1770名共享员工,占全市的70%。“共享员工需考虑行业匹配,同类型行业共享有利于员工更快上手。”合肥市经开区人力资源中心副主任郑静说,“工伤问题也是难点。我们打算拟定一个协议模板,把工伤、社保这些问题通通囊括进来,供后续企业参考。”

      在安徽大学法学院教授李坤刚看来,共享员工模式已取得一定效果,但仍有待完善。“除了用人安排权、新旧单位的待遇匹配等问题,安全风险也需要考虑进来。”李坤刚表示,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不一样,管控方式也存在差异。假以时日,若在员工个人发展、职位晋升等方面出台相应制度保障,共享员工机制完全有可能会实现常态化发展。

精选图片

汽车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广东新闻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编辑QQ:2383424132 电话13681102741
Copyright © 2000-2013 www.020x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