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周亦川
编辑 | 袁月
我国每年约有10万名新发淋巴瘤患者,发病率逐年提高。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以下简称,DLBCL)作为最常见的侵袭性恶性淋巴瘤,约40%左右患者经过初始标准一线治疗后仍会复发。抗肿瘤疗法的不断更新上市,为降低DLBCL复发率,并达到“治愈”的目标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血液科副主任医师、淋巴瘤专病联盟主管医师国巍教授在接受搜狐健康专访时介绍,DLBCL在淋巴瘤领域中很常见,有较强的侵袭性,短时间内可危及生命,一经诊断需尽快启动治疗。我们现在已有了规范的一线治疗标准,半数以上的患者治疗效果理想,但一旦复发进入二线治疗阶段,目前还没有理想的规范治疗方案,仅20%—30%的患者可以实现再缓解。提高这部分患者疾病控制率,是淋巴瘤诊疗当前迫切需要得到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创新药物的不断涌现为复发或难治性DLBCL患者提供了可能性。2023年11月双特异性抗体格菲妥单抗正式在我国获批,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两线系统性治疗的复发或难治性DLBCL成人患者。近期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淋巴瘤多学科诊疗团队开出了该药在吉林省的首张处方。国巍医生表示,这种双抗药物可以在利用抗体杀伤裂解肿瘤的同时,调动人体自身免疫协同杀伤肿瘤;对比CAR-T, 其相对较低的治疗费用,良好的安全性,以及使用便捷性,是临床医生新的治疗武器,为复发难治性的两线以上的DLBCL患者提供更多生存机会。
与不断更新的淋巴瘤药物进展并行,多科室高效合作也是提高疗效,预防复发的关键。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已拥有十余年的MDT诊疗模式,通过“淋巴瘤多学科诊疗团队”以及“淋巴瘤专病联盟”,即便非血液科首诊的疑似患者,也能通过绿色通道,实现最快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患者还可以通过线下线上途经完成多学科会诊,不必反复挂号,大大缩短患者诊疗路径,节省患者诊疗费用,保障患者安全。
“淋巴瘤患者的长期随访对提高长期疗效同样很有必要。最初科室通过记录本了解患者病情,之后是QQ群交流,直到现在的微信公众平台。科室还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并配备专人定期随访。2021年开始设立的淋巴肿物与淋巴瘤专病门诊,不断加强患者就诊沟通的便捷性。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血液科副主任白鸥教授介绍,从20年以来的数据对比来看,有效的院外随访可以提升治疗疗效,减少不良事件以及非肿瘤事件发生,数据显示患者总生存较国内平均水平提升约10%—15%。科室还在定期举办患者和社会层面的患教活动,让更多的民众了解淋巴瘤,提升早诊早治的意识。
国巍医生展望,DLBCL双抗治疗(格非妥单抗)已在我国获批,下一步我们将探索其与其他小分子药物或靶向药联合治疗,期待将二三线治疗疗效进一步提高;加大宣传力度,让淋巴瘤医生及患者都了解新型疗法的存在,从而提升长期生存可能性。我们还需了解更多关于药品长期安全性的信息,以及进一步呼吁各方面共同努力降低患者的治疗心理与经济负担,提高此类药物的可及性。这些都是值得探索的话题。
白鸥,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淋巴瘤专病联盟负责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淋巴瘤专科建设项目临床组专家。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淋巴细胞疾病学组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青年学组组长。
中国女医师协会淋巴瘤学组副组长。
CSCO 中国抗淋巴瘤联盟(UCLI) 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内科学分会副秘书长。
吉林省健康管理委员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吉林省慢淋工作组组长。
专家简介:
国巍,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University of Louisville school of medicine 访问学者。
中国抗癌协会第一届淋巴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
CSCO抗白血病联盟&抗淋巴瘤联盟第一届青年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第二届委员,青年学组干事。
中国北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青年协作组委员。
北京影像诊疗技术创新联盟血液病数字诊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吉林省健康管理学会淋巴肿瘤专业委员会秘书,吉林省健康管理学会临床肿瘤专业委员会暨医联盟委员。